校友之家

校友之家

首页 > 正文

喻俊——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常务副书记、学工副院长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20-10-16 阅读:


 

喻俊,男,中共党员,武昌理工学院(原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中级心理咨询师。现任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曾荣获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工管理奖”、“先进工作者”,武昌理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武汉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工作者、湖北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教育系统两访两创活动“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倾入+沟通+责任=成为学生爱戴的良师益友

“只有和他相处过的同学,才会知道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艺术设计学院一名同学曾在武昌理工学院官方微博上发表的关于喻俊的事迹报道中这样评价他,这也是所有艺术设计学院同学共同的心声。在艺术设计学院同学的眼中,他工作执着、认真,一丝不苟,是同学的好师长;他性格开朗,乐观积极,思维活跃,是同学的好伙伴;他既是同学心中的严师又是同学身边的益友,因此,同学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喻大大”。

他很贴近学生。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召开学生党员座谈会、学生干部座谈会和学生情况反映座谈会,开展党员、学生干部、学生组织的工作调研,紧密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动向;他深入学生班级、学生宿舍找学生交心谈心,将学生管理工作于教学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起到良好教育成效。他在学生组织里开展“现场办公”,与学生干部集中座谈,了解当前学生组织中存在的棘手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与学生干部一对一面谈,把脉学生干部思想动态,工作和学习状况,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他率先提出实施“领导联系班制”,并积极参与联系班工作,抓实抓牢了所联系班的工作指导,积极推动了“后进生”的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他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生活与学习中想学生所想,学生有困难时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学生身边,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是在帮助他。由于所住的宿舍与学生宿舍很近,学生经常自己去他寝室跟聊天,有时聊到学生宿舍快要熄灯关门,学生还不愿离去。

很关心学生。由于学生大部分是外地人,在这里举目无亲,一直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家人来疼爱。虽然他是本地人,但他却以校为家,经常为学生过生日,把学生叫去宿舍改善“伙食”,还特意买来新衣,以“买来穿不了”为借口,送给家庭贫困的学生。

“良心事,要用心去做。”这是他在从事素质导师工作时说的一句话。对于所带的班级,狠抓学风建设,营造学习氛围,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去查课、听课、走访学生宿舍,了解同学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与任课老师沟通,使学习效果最佳化。与个别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谈话,还经常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做到协同培养,共同教育。走在校园里偶遇一个曾与他谈话的“后进生”,他不忘上前问候一句,“今天在学习上有什么收获啊?还存在什么问题呀?”;天气突变,他不忘在走访学生宿舍的过程中,多说上一句,“要变天了,记得多穿些衣服,别着凉了。”

他对工作很有针对性。围绕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这一主题,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访谈。对于大一新生,他侧重学生学业规划上的访谈和引导,让新生一入校就能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温暖;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侧重学生在专业素质提升和非专业素质拓展上的访谈和引导,为他们答疑解惑,指导他们科学踏实的学习,提升成功素质;对于大四毕业班的学生,他则侧重学生就业择业方面的访谈和引导,把握他们的就业动向,为他们提供求职信息和咨询服务。通过访谈,他发现毕业班学生邓超看到班上同学大都找到实习单位进行就业实习了,而自己却屡试屡败,意志消沉,产生“破碗破摔”心态,开始天天宅在宿舍里玩游戏。他果断地进行心理干预,先从心理上给他进行疏导,帮其调整就业心态,而后从方法上给予指导,讲解求职技巧,提供就业信息,最终让他走出宿舍,成功走进一家设计公司担任实习设计助理。

他对工作很上心。20089月,在他父亲癌症晚期住院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也只是忙里抽闲去医院探望了2次,最后一次去医院探望,还接到其母亲的一个电话,说他父亲很想他,他才利用周末放假匆匆的赶往医院探望,而那一次是他与其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然而其父去世的当日,难掩悲伤之痛的他依旧惦记着学院和班级的工作,强大的责任感让他连夜返回学校紧急召开学生干部会议,安排好有关工作后又匆忙地赶回家中为父亲办理后事。

20127月,他所在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四学生李可文被查出患上再生性障碍贫血。学生的父母都是湖北省钟祥市下岗职工,开了家快餐店维持生计,突如其来的疾病如同晴天霹雳,让一家人陷入痛苦之中。他通过与学生干部的一次谈话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向学院领导进行了报告,还连同所在班级素质导师和班级同学一起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倡议募捐,但最终由于术后感染于10月中旬离世。班级同学得知离世消息后全部吵着要求次日不上课去其湖北省钟祥市见李可文最后一面。他深夜得知这一消息后一边给领导汇报情况,一边从班级骨干着手,不停地给班级骨干轮流做思想安抚工作,并依托他们保持班级同学思想稳定,近一夜的交流谈话才让班级同学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考虑到安全稳定和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经他出面与班级代表协商,决定让班长随他一同代表学校和班级同学去李可文家进行慰问,并送去了慰问金。

学生网络成瘾他不离不弃跟踪谈话,一跟就是好几年;学生恋爱失败情绪不稳,他第一时间来到学生身边,开导学生;学生半夜高烧他通宵达旦的给学生换洗头巾,盖被子,帮学生降温;学生情绪失控他耐心倾听学生到深夜,一谈就是半个月;学生减肥无伴,忧郁寡欢他一直坚持陪着学生跑步锻炼,一跑就是大半年......就是这样一些点滴而又琐碎的良心事,让他这样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不厌其烦的用心在做着。也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做良心事的态度和责任,才让他成为学生爱戴的良师益友。

公益+感恩+担当=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他将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志愿服务活动,触动学生心灵,将精神激励升华为个性品格。通过志愿服务使学生了解了社会,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学会了奉献,更获得了前进的动力。九年间,他利用寒暑假及双休日积极组织并带领志愿者团队,深入革命老区、走进偏远山区、来到街道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20127月,他牺牲放暑假的时间,带领学院21名大学生,本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目的,围绕“足迹体验,徒步红安”、“祭拜先烈,传承精神”、“心手相牵,爱洒老区”、“心系老区,调研发展”四个实践内容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徒步红安•爱洒老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带领学生从武汉江滩徒步出发,前往革命圣地红安,途经江岸、黄陂、觅儿镇等地,全程110余公里。他们人均负重30余斤,经过近4天的徒步急行,平安到达红安县城。在他的带领下,学生祭拜了革命先烈,来到七里坪镇方院小学开展结对帮扶、爱心捐赠和义务支教等活动。还分别对红安县七里坪镇的盐店河村、罗畈村、柳林河村和周家墩村5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进行走访调研。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完成112名份调查问卷,并将汇集的各项数据材料,现状分析和意见建议撰写成8000余字的《革命老区“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发快递邮寄给黄冈市委市政府、红安县委县政府及有关单位(部门)的领导。920日,他们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得黄冈市政府领导重要批示,黄冈市市长刘雪荣看了调研报告后,深受感触,迅速作出批示:要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永辉研究,可含集民政、人社、卫生、财政、老龄等相关部门,研究对策措施,着力改善全市“空巢老人”的生存和生活现状。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永辉指示,请黄冈市老龄办主任汪福民就调研报告所反映情况在全市的整体状况提个意见报政府研究。黄冈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在接到市政府转发来的武昌理工学院学生对红安“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后,根据上级领导指示,迅速组织专班到英山、罗田、浠水等县、市、区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进行调研,进一步摸清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起草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鄂东晚报》等近百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210月他带队指导的“徒步红安·爱洒老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荣获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20133月,他指导学生团队完成的《革命老区“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以红安七里坪镇盐店河村、罗畈村、柳林河村、周家墩村为例》获2012年度湖北省老龄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同年12月,他指导学生团队完成《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解决老区老年人困难》荣获湖北省首届老年学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为全省唯一一所高校参评获奖成果。

20156月,他指导学生撰写《革命老区“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荣获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从湖北咸宁到湖北红安,从贵州紫云到贵州镇宁,从湖北仙桃到湖北宜昌,乐于公益,感恩社会的他,7次主动放弃寒暑假亲自带队指导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实践活动,与同学一起负重百公里徒步,一起挑水烧火做饭,一起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走访调研,一起在蚊虫肆掠、霉烂漏雨的教室里打地铺睡觉,一起挑灯夜战、通宵达旦的反复讨论支教课程和调研报告……,从敬老院到孤儿院,从烈士陵园到历史博物馆,从同济医院儿童病房到聋哑儿康复中心,他无数次地留下与同学一起给老人整理内务,陪小朋友做游戏,给聋哑儿送慰问品,给陵园烈士敬赠花圈的身影……就是这样一些点滴的公益事,让学生对他尤为的敬佩,让学生在实践中成熟成长,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青年担当意识。

201112月他指导同济爱心义教志愿者团队获得湖北省爱心义校优秀团队;201312月指导“心手相牵·助力同行”暑期志愿者服务项目获得学校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指导“爱心帮帮团”志愿者服务团队获得学校优秀志愿者团队;201310月指导“筑梦江夏·助力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得学校优秀团队;201312月指导“心手相牵·助力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得学校优秀团队;201411月指导“雏鹰·圆梦”支教服务团队获得学校优秀团队;20159月指导“雏鹰·圆梦”支教服务团队再次获得学校优秀团队。

自律+耕耘+创新=成就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

“对自己不严就是对自己不善”。这是喻俊常用来鞭策自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一句话。他不仅对自己严格,还对所带的学生组织和学生班级都很严格。为了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他从制度着手,先后汇集《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组织规章制度汇编》、《学生干部工作手册》;制定《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组织责任目标管理及考核测评办法》、《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了转变学生干部的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执行力,他实施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治软鼓干劲”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组织治庸问责工作,着力整治学生干部队伍中的“庸懒散软”现象。为了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培养综合素质突出、业务技能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他实施“雏鹰计划”,以“传承、超越、不群”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干部精英。他采用传统教学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干部内化到外化的学习过程,以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覆盖的课程设置,通过导师带教、专家点评、专题研究、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多元化方式,为学生干部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实践管理、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为了突出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他开展以“比学习,争做博学多才文化人;比奉献,争做服务群众贴心人;比作风,争做先锋模范带头人;比形象,争做校园文明引路人”为主要内容的“我带头,看我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喻俊在他的日志里写过这样一段话,“要创新,人都有疲惫期,让自己越过这道坎很重要,怎样越过?靠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感知个人价值,激励自己不断加码前行,不断创新。只有推陈出新,才会让马达飞速转动,墨守成规只会原地踏步,等着别人超越自己。”如马达般飞速运转的他,常常会在学院、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推陈出新,提出新的构想,拿出新的举措。从结合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实际编写的“校园文明三字经”到维稳期间编写的 “四要四不要”;从提升学生干部工作执行力实施的“治庸问责”到把脉学生思想,联系学生实际实施的“领导联系班”;从结合艺术设计学院特色提出的“双特生培养”到抓好学生学风建设提出的“七级预警机制”;从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家文化建设”再到提升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开展的“雏鹰计划”,这些新的思考、新的举措无一例外都体现了这个爱在工作上“搞创新”的年轻素质导师的才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先后带领学生在全校各种赛事中活动中获得佳绩:首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优秀组织奖,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星大赛一等奖,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学院风采大赛”一等奖,首届校园吉尼斯优秀组织奖,第一届“中南杯”知识竞赛冠军,宿舍管理优秀组织奖,寝室文明创建工作三等奖,“2010青春歌会”一等奖和特别贡献奖,中南勤工助学魅力人物风采大赛最佳组织奖,首届“舞林大会”二等奖,首届拔河比赛优秀组织奖,首届“读百本好书知识竞赛”冠军,连续七届获得运动会优秀组织奖,担任团委书记至今,所在团委也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团委”和“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124月他指导笛箫协会获得2011年(第四届)全国高校文艺类社团特别奖;指导中南星DV协会获得2011年(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团; 20134月指导笛箫协会获得2012年(第五届)全国高校优秀社团;学生李沂阳荣获全国高校十大社联干部;20144月指导中南星DV协会获得2013(第六届)全国高校优秀社团。20136月,他组织学生参加第十四届“新希望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4项。20142月,他组织学生参加第三届“四海同春”中日美韩国际青少年美术书法交流大赛获得金奖2项,银奖9项,铜奖11项,优秀奖3项,还被授予“青少年艺术人才基地”称号。20145月,他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第十届“楚风杯”大学生书画大赛暨第二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樱花笔会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同时获得优秀组织奖。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他挂在嘴边的座右铭。他热爱思想政治工作,勤于思考,敢于创新,作风扎实,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一名年轻的管理干部,他爱岗敬业,踏实肯干,面对困难不退缩,一心扑在工作上。作为一名年轻的素质导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他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都倾注在所热爱的这份事业上;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他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全部默默溶铸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地诺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同和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