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College Journalism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开发内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系列报道(4)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3-11-08 阅读:


段义芳副教授开发内化,培养学生新锐之气
督导室
 
艺术设计学院310教室外弧形走廊宣传窗里,贴着学生们在江西婺源的针笔写生素描:粉墙黛瓦的明清古建筑村落,高风亮节的修竹丛林,流水潺潺的村中石拱桥,叠架于粉墙之上的小姐绣花楼,一墙倾圯裸露出上半端的古屋木架,小巷后院一角横竿晾晒的时尚衣裤……
这些素描,都是2012级动画专业学生的实地写生。不论是构图还是运笔,都与一本美术专业学生没有多少区别。艺术设计学院动画系段义芳副教授谦逊地说:一本高校管理松散,没有我们学校要求严格。学校整体教学氛围是重要的,但老师对学生精心开发内化更为重要。段副教授根据人的生理、心理规律,写生素描教学抓住三点:晨练灵感、出奇制胜、点石成金。
一、晨练灵感
老师带学生到风景名胜地采风,总是在早餐前去写生。大地植物经过日月昼夜化合炼精英,叶绿素氧气正值饱满分泌释放,空气十分新鲜;人类经过一夜养精积锐睡眠觉醒,正六根清静,耳聪目明,灵气最为旺盛,感觉特别敏锐,容易在一瞬间捕捉到好的画面,产生奇瑰的联想,刻骨铭心,永志不忘。而吃了早餐后出去写生,在生理上容易产生“食困”,在精神上容易产生审美疲倦,面对一步一变形,一步一换景的风物,较难产生审美敏锐、感动、惊喜、甚至震撼。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段老师教育学生的写生素描,整体富有张力,气韵生动,是其重要原因。
二、出奇制胜
小桥流水绕村庄,高架石板桥跨清溪,新篁一簇滤骄阳,这些画面,学生一般都能捕捉到。这些画面虽然很美,但历代画家已描了千百回,教课书上案例也反复讲过,“至今已觉不新鲜”。如何启迪学生从很“刁”的视角选景构图,光讲理论是很苍白的,老师必须在实地为学生做些“提示”。每当学生第二天早晨出门采风写生前,段老师头天下午都要在村庄各处转悠“踩点”。当她在暮霭弥漫中走到一个死巷的断墙残垣前时,她震撼了:这里不仅有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布局精致的完整之美,还有这如此不和谐的“残缺之美”。第二天早晨,她带学生们来这里品味咀嚼,就使大家认识到,要“无奇不书,无巧不传”,发现美,不能像一个旅游者那样浮光掠影,还要培养艺术家温情的眼光。因此,她每到一地,总是早早起床,去寻找美,乐此不疲。
三、点石成金
老师为学生批改作业,总是因势制宜,点拨一处,即使质量互变,别开新生面。王晗同学画了几张素描,都很不错。其中有一幅“龙腾溪桥图”,别具一格。她在石拱桥下的溪水里,画了一条鱼龙曲折腾空而起,龙头窜过桥面。体现了西方写实美学与中国写意美学“夸张变形,写意传神”的整合。作为提倡,段老师选了她这幅画展示出来。王曦同学写生的“断垣死巷图”,段副教授在死巷左边墙门上,添加上对联和横批,使死巷喜庆洋溢,与右边的断垣破败对比更加强烈。一般写生建筑物,都是上明下暗,近显远淡。而班长杨禾在段老师“勿渲滨夺主”指导下写生的“小姐绣花楼”,却反其道而行之,粉墙之上的“绣花楼”画得细腻入微,而“绣花楼”下高耸的粉墙,却越到下面越虚无缥渺。这种“不法之法”,突出了“绣花楼”的主体,又暗喻“绣花楼”是绝离红尘人性的空中楼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老师满脸慈祥,语调平缓,总是提前半小时到达教室,把地面打扫得容光可鉴,清点好画架。学生们到课后,教室里顿时画架林立。她要在黑板下搭上椅子,攀爬上去,才能一览众学子,书写黑板。
祝愿段老师多多保重,多做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