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通讯员 王千军 报道)继前日带领社区儿童在传统雕刻艺术中感受千年匠心之后,7月29日,武昌理工学院创意设计学院“雏鹰圆梦”美育教育暑期实践团队的八名志愿者,继续在孝感市孝天街道办事处,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充满活力与奇思妙想的现代创意之旅。活动以色彩斑斓、可塑性极强的扭扭棒为核心材料,旨在激发儿童的想象力、空间创造力与色彩表现力,完美诠释了“妙绘古今”中面向未来的创新维度。

活动伊始,创意设计学院的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将扭扭棒这种充满现代感的材料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通过系统性的讲解和大量的创意作品展示(如立体动物、花卉、实用小物件、抽象造型等),向孩子们揭示了小小扭扭棒蕴含的无限可能:其柔软易弯折的特性便于塑形,丰富的色彩组合能表达万千情绪,多样的连接方式(缠绕、打结、穿插、粘贴)则能构建出复杂的空间结构。讲解过程摒弃了单向灌输,志愿者们化身引导者,不断抛出启发式问题:“想想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有哪些主要部分?头、身体、四肢怎么连接才稳固?”、“如果让你用颜色表达开心,你会选择哪些色彩?它们组合在一起感觉如何?”、“这个花朵的花瓣是怎么一层层叠起来的?”。这些问题有效激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构思能力,引导他们从生活经验中汲取灵感,思考作品的结构逻辑与情感表达。
动手实践环节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现场气氛活跃而热烈。五颜六色的扭扭棒分发到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将脑海中的奇思妙想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立体造型。志愿者们穿梭于孩子们中间,进行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指导:对于尝试构建复杂立体结构(如昂首的恐龙、展翅的蝴蝶、多层花瓣的玫瑰)遇到困难的孩子,志愿者会及时介入,示范关键的缠绕技巧、打结加固方法或提供内部支撑的稳定性建议;对于在色彩搭配上犹豫不决的孩子,则引导他们观察真实的物体图片、讨论色彩心理学的基础感受(如暖色代表热情、冷色代表宁静),鼓励他们打破常规、大胆尝试个性化的色彩组合。在自由、包容、鼓励创新的氛围中,孩子们的创造力如泉水般喷涌。形态各异、充满童趣的作品纷纷诞生:栩栩如生的小狗、兔子、长颈鹿,娇艳欲滴的向日葵、玫瑰花,实用的眼镜、小挎包、笔筒,甚至还有充满科幻色彩的火箭、机器人。活动高潮是热闹非凡的作品展示会,孩子们自豪地举起自己的杰作,兴奋地介绍创作思路,分享成功的喜悦,掌声和欢笑充满了整个空间。

这一环节的意义远超手工制作本身。它成功地将孩子们抽象的构思(想象力)转化为具体的立体实物(执行力),极大地锻炼和提升了他们的三维空间思维能力、色彩感知与搭配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如何实现结构稳定、如何表达特定形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孩子们体验到自由创造的快乐和将
想法变为现实的成就感,有效激发了创新思维的火花。

活动尾声,志愿者许锦浩在欣赏孩子们琳琅满目的作品(包括形象逼真的小番茄、梦幻的仙女棒、灵动的小动物等)时,动情地总结道:“这两天是传统与现代的奇妙交汇。昨天,孩子们手握刻刀,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匠心的温度;今天,他们舞动扭扭棒,释放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未来的色彩。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剪韵传承,妙绘古今’的精髓,在于理解传统的根脉,更在于激发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传统智慧与未来创想绝非割裂,它们可以在孩子们的手中交融共生,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次实践不仅是对孩子们的美育启蒙,也是对我们自身专业的淬炼。未来,‘雏鹰圆梦’团队将坚守初心,持续发挥创意设计专业所长,为乡村美育播撒更多希望的种子,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自信的表达和充满无限可能的作品,正是对此次活动价值最生动、最有力的印证。(完)